您当前的位置 :
欧美日手机不卡免费欧美日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l1937 重庆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动力科成立;
l 1952 在重庆大学机械系动力科和原西南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科的基础上成立重庆大学动力工程系;招收首届四年制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本科生;
l 1955 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为五年制;
l 1958 重庆大学外语教研室并入动力系;中共动力系总支委员会成立;
l 1959 招收内燃机专业本科生;前苏联学者别林斯基来系举办热力网研修班;
l 1962 内燃机专业在调整中撤销;
l 1966 文革开始,工、军宣队进驻,停止招生;
l 1972 恢复动力工程系,招收首届工农兵学员;热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开始招生;
l 1977 恢复全国统一招生,设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学制四年;外语教研室调回基础部;内燃机专业相关教职工调往机械系;
l 1978 工、军宣队撤离;工程热物理专业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
l 1979 动力系热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与其它系的两个专业一起组建成立重庆大学自动化系(现为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l 1981 工程热物理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动力工程系更名为热力工程系;
l 1982 工程热物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重庆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成立;
l 1985 热能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l 1992 热能工程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l 1993 制冷与空调本科专业开始招生;电厂热能动力工程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火电厂微机仿真工作站的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l 1996 工程热物理被评为省重点学科;制冷与低温工程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l 1998 动力机械及工程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热力工程系更名为热能工程学院;
l 1999 获准成立热工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l 2000 热能工程学院更名为动力工程学院;
l 2001 学院成为全国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培养协作组组长单位;
l 2002 “先进能源动力技术及系统”成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扩展表面强化传热机理与特性研究”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铝电解预焙槽烟气焙烧启动方法及装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热力发电厂》教材获能源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l 2003 热能工程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建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l 2005 获国家“985工程”“清洁能源动力系统与新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建设;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l 200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准为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十五”“211工程”子项目通过验收;《工程热力学》、《热力发电厂》、《泵与风机》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l 2007 工程热物理获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获准重庆市特色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冷风射流机研制及其在机加工中的应用”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l 2008 “清洁能源动力技术与新技术”列入学校 “十一五”“211工程”国家立项计划;“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获准国家级特色专业;
l 2009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清洁能源动力系统与新技术” 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进入立项指南;
l 2010 “清洁能源动力技术与新技术”列入学校“十一五”“985工程”重点建设计划;
l 2011 核工程与核技术获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完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l 2012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并挂牌运行;
l 2013 “燃料电池中多相能质传递与电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机理”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毛细结构材料内流动及热质传递理论”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维内肋管强化传热技术研究及应用” 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能源与动力电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l 2015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重庆大学一流学科重点支持;
l 2017 作为重庆大学智慧能源学科群主干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
l 2018 动力工程学院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